![]() |
课题组主要成员:.1.王文祥 2.杨武洋 |
杨武洋个人简介.....(转到王文祥请点这里) |
姓名:杨武洋 性别:男 民族:侗族 出生年月:1964年11月 学位:博士 职称:华北科技学院,副教授 现在职务: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博士毕业,《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 |
学历 ....1981年在武汉地质学院矿产系煤田地质专业学习,1985年毕 业,获学士学位,于同年考入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煤田地质与勘探专业学习,1988年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2008年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博士毕业,获博士学位 主要工作经历 ....1988年9月-1991年9月,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地质所, 任助理工程师,从事地电探测仪研制工作。 1991年9月~1996年9月,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地质所, 任工程师,从事岩性探测仪研制、地震前兆监测仪研制工作。 1996年9月~1999年,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地质所,任高级工程师,继续从事上述工作。 2004年-2007年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至今,华北科技学院。 主要工作成绩 ....自198年毕业后,即留在地质所从事新型物探仪器——地电探测仪的研制、开发和应用,其中研制的DTY型地电探测仪、SYT 型石油探测仪具有直接找油、找矿功能,研制开发的MDCB型地震前兆监测仪及 其地震预报方法成为地震短临预报的全新方法。所完成的物探仪器和地 震仪器科研项目具有国内先进水平,为无源仪器的开发应用及天然 地震的短临预报提供了一条新的技术途径,在无源仪器的数据采集 方法、资料处理方法及对应软件开发、以及地震仪器的数据资料分 析方法、地震预报方法研究方面有较高水平。在4个科研课题的实 施过程中,把研究获得的科研成果应用于生产实践中,先后承揽和 参加完成了20多项技术咨询项目。 ....1991年至1992年,作为项目第二负责人承担完成了煤炭部般 项目“DTY-3型地电探测仪研制及探测方法研究”。在项目中承担 仪器的数据采集方法、数据资料处理方法研究工作和对应软件的开 发。在仪器的研制过程中,应用已取得的成果,除主持实施仪器的 可行性实验及大量的生产实验外,还主持实施了“晋城矿务局古书 院矿陷落柱地电探测”、“峰峰矿务局黄沙矿辛安扩大区地质构造 地电探测”,“轩岗矿务局黄甲堡突水地质条件地电探测”等咨询 项目。科研项目经过验收,研究成果具有国内先进水平。 ....为拓宽所研制的仪器应用领域,1992年至1994年,作为第二 负责人承担完成“SYT物性探测仪的研制”。该项目是利用石油独 特的物性特征,研制确定油气层的厚度、埋深及含油性好坏的仪器。 在项目中负责仪器数据采集方法、数据资料处理方法和对应软件的 编制,同时承担完成了在延长油矿、大庆油田、吉林油田等地的大 量实验,主持实施了“甘泉高哨石油探测”、“延长油矿管理局子 长油矿长6油层压裂裂隙延伸范围探测”、“内蒙石拐矿区SYT 型仪器石油探测”等技术咨询项目,参加完成了“延长油矿管理局 川口扩边勘探石油探测”、“延长油矿管理局SYT型石油探测仪三 个探区找油研究”等咨询项目。仪器在实践中取得了好的应用效果。 ....在完成上述项目的同时,1991年至1999年,作为第二负责人, 自筹资金承担完成了“MDCY-1型预测仪研究及地震预报”、 “MDZQY型八方位地震仪研制及预报地震研究”、“MDCB-III 型八方位地震监测仪研制”、“MDCB-IV型32方位地震前兆监测 研制”课题,承担仪器的制作、各种仪器软件开发、研制及预报地 震方法研究。在研究工作中,提出了预报地震最困难的确定地震震 中位置的三点交汇法,从日变曲线、时变曲线、秒变曲线等多种参 数的变化规律提取地震三要素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在地震领域 内具有独创性。课题通过陕西地震局组织的鉴定,专家一致认为“仪器处于国内地震电磁波观测仪器的先进水平”,并入选《中国八五 科学技术成果》。MDZQY型仪器获国家专利,目前已有30多台 该种专利制造的仪器使用于许多地震台站,并建立了以我单位为中 心的地震短临预报协作组,在地震短临预报中取得了成功。 ....但是,研究工作中所创立的理论,在我国物探界存在着分歧, 虽然在生产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所依赖的理论有部分物探 专家不赞同,故在物探仪器的推广运用中存在一定的困难。 发表的论文 在项目的进行过程中,根据工作取得的实际经验,撰写并发了 与相关研究领域有关的论文10多篇,合著专著1本。 (1) 试论地电探测仪、相对含水层探测仪、类地应力探测仪在突 水地质条件探查中的应用,1993,《陕西地球物理文集》。 (2) MDCY-1型地震前兆预测仪在研究现代应力场及短临预报中 的应用,1994,《第三届全国地应力会议专集》。 (3) MDZQY-II型八方位侯风地震仪资料处理方法,1995年第4 期,《华南地震》。 (4) 浅析被动源法中的数据处理,1994,《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年刊》。 (5)《 ![]() |
2 王文祥.....(转到杨武洋请点这里) |
王文祥 性别:男 出生年月: 1947年12月出生 民族:汉族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毕业学校:1982年兰州大学地质系毕业 学位:学士 现在职务: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 ![]() |
一、1966-1978年在农村 1966年廊坊一中高中毕业回乡劳动。1969年在农村提出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单元不是"点状"的粒子。而是状入曲线"Ω",完成了"论光的学说统一与物质的形成"的"![]() 二、用1978-2001年用" ![]() ....1978-1982年在兰大地质系学习期间,在中科院兰州物理研究所的帮助下完成了"热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的理论探讨与实验室试验"的论文,其理论价值修正了传统的热力学第二定律。 ....1982-1987年在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从事煤田地质构造研究,在这期间提出了"全球应力场在一个银河年内有六种演化模式"的理论,详见发表的有关论文,从全球地应力的演化模式出发解释了地质学界各派学说由于内动力地质作用所产生的地壳构造在认识上的分歧。该理论在"豫西推复构造下找煤"与"辽西火山岩下找煤"项目中用于分析地质构造期、次与找煤研究,其中第一个科研项目获煤炭部科技成果三等奖。 ....1987-1989年开始转入新型物探研制。在当时被称为"地质勘探领域内将引发的一场技术革命"的天然电磁波仪器一岩性探测仪的类似仪器,地电探测仪于1988年4月自费作出样机,进入现场试验后当年就创收15万元。之后将该仪器由一型发展到5型。该仪器开始在煤炭领域,后扩展到石油、地质工程等领域。 1990年研制成功MDCB型地震前兆监测仪,1992年经陕西省地震局鉴定,现在已经由1型发展到5型。在全国40多个省市地震局使用。1997年4月由本人发起成立全国MDCB型电磁波联网预报地震协作组,我的课题组为协作组中心常务组,由本人主持工作。 1995年研制成功DYL型地应力探测仪,该仪器可以在汽车、火车上不受干扰快速测量地下5Km、7 Km、10 Km处地质体的应力值的相对大下,从其成果图件上面可以解释出地壳内部深大断裂的位置;未来地震发生时的震中位置;圈定地热异常区。该仪器是地应力探测技术中的一项重大技术变革,不用打钻,即可解决对地下几十到一万米深度内任意一个深度附近的地应力值相对大小,解决绝对地应力测量所要解决的问题。使用该仪器完成的"淮南及周围地区地应力普查与地震位相型分析"等多项软科学项目,其中淮南项目获淮南市科技二等奖。 ....1993-1997年研制成功SYT-1、2、3型物性探测仪,该仪器可以探测1-10000m。可以解决煤田中的小断层位置;探查陷落柱(也称无煤柱);地下过水通道;地下溶洞(巷道)位置;岩层破碎带;致密矿体的埋深与厚度;煤层的深度与厚度;油层的深度与厚度;煤矿中的火区位置;地热异常区;地下水等多种地质问题。该仪器解决的地质问题获原煤炭部三等奖。 1996年研制成功DGH型地层构造航测仪,该仪器放在飞机上面在西藏羌塘盆试测了5万公里的测线,其工作方法与航磁测量一样,解释的成果与航磁测量吻合,但解决的地质问题又多于航磁测量物探方法。 上述物探仪器在国内、外地质物探领域均处于领先地位。 三、" ![]() 四、发表的论文与专著 ....1982年参加工作以来,曾获国家专利4项。市科技成果二等奖一次;部级成果二等奖两次;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了有关论文60余篇,出版了" ![]() ![]() |
![]() |
MDCB科研开发组 2001-2008 |